恩格斯说过,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是什么?——思维着的精神。
当人们回首走过的路程,总会感叹岁月的流逝;当人们用心搜索着往昔,总会发现长串的足迹——那是我们堆砌出来的记忆里最美丽的一座建筑。
黄清木老师自己非常庆幸能够有缘与纯真无邪的孩子们构建思维的花园,也因此才逐步挖掘他那自我丰富的心灵世界。人类已然步入21世纪,当课改一步步走进我们的教学,他更深刻了解了教育教学的内涵,了解了他那一直孜孜以求的自我,正如他那发自内心的感慨:“我思,故我教……”他也因此形成了他那朴实无华又颇具魅力的教学风格:
一、生活,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
数学是一门高度概括、抽象的学科,学生学习数学总感觉枯燥、没劲。为此,黄老师在数学教学中非常注重构建生活化数学课堂,让学生从中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数学学习是一件多么有价值、有意义的事,从而爱上数学。
他在课堂教学中善于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给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生动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这样的现实情境中学习数学,体验和理解数学,如此一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内在需要,引发学生产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把思维对象具体化,把授课方式趣味化,大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怪不得学生一听到要上黄老师的数学课,眼睛就会发亮。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黄老师充分感受到教材因素的局限性,他有着他自己的“教材观”,他认为:“教材固然是师生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然而教材并不是唯一的准绳,统一的一套教材无法适应各地的地理位置、经济条件和对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现行教材中难免有部分例题出现了题材过时、学生陌生等现象,生活味、应用味不浓,让学生觉得可望而不可及,丧失学习的信心。”因此,在实际教学中,他从不拘泥于教材,而是善于根据实际情况大胆开放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力求每一课时的教学内容生活化,把枯燥无味的数学问题改编成活生生的生活情景,密切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就是在学习生活,我们的数学学习是一件现实的、多么有意义的事。
在教学研讨活动中,黄老师经常对老师们这么说:“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从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他在每一节课的作业设计中也充分考虑到这一点,让学生通过作业训练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从而充分感受到数学学习是一件多么有价值、有意义的事,从而激发学生爱数学、学数学和用数学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