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龙文新闻网 > 资讯中心 > 名师风采 > Сѧ

陈珊芬--追寻自然、和谐的课堂教学

Сѧ   时间:2014-09-15 09:33    http://www.lwxww.cn/   

风格札记

  新课程背景下,追寻自然、和谐的课堂教学

  记漳州市第二实验小学陈珊芬老师的教学风格

  二十年来,陈珊芬老师在小教战线上辛勤耕耘,默默奉献,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她潜心理论研究,把相关的理论知识应用到教育教学工作中,探索出一条适合农村学生的教学方法,陈老师的课堂总给人是一种艺术享受——她使干干巴巴的数学课变得丰富多彩,使孩子们着了迷。在课改的今天,她又是走在时代的前列,积极投身于课程改革,时刻保持理智的头脑,既能规避应试教育的弊端,又能传承传统教育的精华,她做事是那么地自然与和谐,从不造作,从不过火,犹如其人,这种自然、和谐的风格在她的课堂教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今天,我们就在陈老师所钟爱的课堂教学中撷取几朵小花,献给读者。

  一、自然的课堂——异常活跃的思维

  听过陈老师的课的人都说她的课是最自然,没有过多地雕琢,也没有过多地粉饰,她呈现给人们的是数学原生态的美。陈老师常对同事说:真正的数学课堂应该是追寻数学本质的课堂,追寻数学教学的核心价值的课堂——那就是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具有数学的头脑,让学生获得认识数量关系、空间形式的方法和思维策略,在课堂上应摒弃那种摆脱思维发展主渠道,而片面追求所谓合作精神、创新精神的热热闹闹的花哨的外在形式。陈老师是这样认为,也是这样践行的。

  1.她的课原汁原味,不被异化。

  尽管新课改赋予数学更为丰富的外在形式,但陈老师认为“数学味”始终是数学的本质要求。课堂上她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上原汁原味的数学课,例如在计算教学中,她就让学生探索计算方法,理解算理,形成计算技能,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在计算的课堂教学中,她始终抓住这本质的东西,用数学的内在魅力去感染学生,吸引学生,让学生在真正的数学情境中达到“小脸发红、小眼发亮、小手直举、小口常开”的境界。而不是把数学课异化为“游戏课”、“活动课”、“看图说话课”等形式,表面上看学生学得是热热闹闹,高高兴兴,实际上并没有多少数学价值可言。

  2.她的课低耗高效,训练扎实。

  时下,很多教师步入多媒体使用的误区,他们偏颇地认为,只有使用多媒体的课才是新课改的课,否则就是传统的应试教育的课。诚然,多媒体的使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化静为动,化远为近,化部分为整体”,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等方面确实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对多媒体手段的使用过分依赖和迷信,不仅会浪费大量的精力、物力、财力,而且会降低思维含量,淡化“数学味”。在课堂教学中陈老师经常权衡利弊,把握平衡的原则,当用则用,不当用则坚决不用,她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她尽量让学生在“做数学”中理解数学,掌握数学。例如,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陈老师先是让学生动手操作拼出漂亮的作品,再让学生数出作品所包含小棒总数,让学生产生了认识乘法的必要性的需求,最后再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自学等形式认识了乘法的意义,并且还向学生渗透乘法中所蕴涵的数学文化。在整节课中,虽然陈老师没有运用到多媒体课件,但学生学得却十分投入,学生们时而动手操作,时而绞尽脑汁思考,时而激烈交流,真是达到心灵交融,思维激荡的境界,这样的课显得十分饱满、厚实。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来源:龙文新闻网 编辑:管理员 时间:2014-09-15 09:33 收藏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