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商 家:虚价迷惑人
消费者:算清车价再购买
案例:去年5月份,邱先生在参加某车展时看上一款汽车打着“10万元把车开回家”的口号,于是兴冲冲地回家拿存折打算当天买下。不想在要付款时发现,工作人员给出的价目单,比广告上的10万元高出了1万多元。
点评:购车时,不少经销商经常打出汽车优惠价、促销价等虚价来迷惑消费者。所以,消费者不能一看见就动了心,一定要搞清楚裸车价(即购买的汽车整车的价格,不包含其他任何费用的价格)。
支招:大家要清楚落地价=裸车价+保险费+购置税+上牌费等,这些费用最好自己算清楚,算不清楚,也要问清楚,知道自己的钱花在了哪里,以免出现纠纷。
5、商 家:库存车当“新车”
消费者:先看“出生证”再下手
案例:因为急着用车,许先生于2016年夏天在蓝田某车行,以15万多元全款购买了一辆车,并与该车行约定一周后提车。结果车来了之后,许先生就发现车子许多功能用起来很不顺畅,甚至出现不能点火的情况。后来,车行才告诉许先生,该车已经到店近一年时间,是名副其实的库存车。
点评:在汽车的销售过程中,有些车会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及时销售出去,成为车库中的常驻选手。车在仓库里放了半年或者一年甚至更久,这也就是所谓的库存车。对于这样的库存车,负责任的商家会坦诚告诉消费者库存车可能存在的问题,如果是没良心的商家则依然按照“新车”价格来卖。
支招:买车前,如果你担心是库存车,首先去看一下车上的铭牌,那个铭牌可以说是这台车的“出生证”,上面会有车辆出厂日期,发动机编号,底盘编号等,如果日期已经有了半年以上的时间,最好要求换车。此外蓄电池是库存车最容易出问题的部件,提车的时候可以试着在关闭发动机的情况下,开启大灯、收音机、风扇等耗电装备15分钟,如果出现大灯灯光缓缓暗淡、收音机出现电磁音或难以发动等则极有可能是辆库存车。
-本报记者 林思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