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秀纯
2020年春节前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爆发,人们居家过春节,云拜年,网络上的疫情信息、防护手段铺天盖地,充斥着人们的眼球,随着感染人数的不断增长,有一样东西也在疫情背后暗流涌动,那就是谣言。
它们在不知不觉中,从不同的人群中流出,冲上了网络热搜。疫情爆发以来,各式谣言粉墨登场。内容以新型冠状病毒的防控为中心,或围绕病毒、或围绕医护、或围绕政府官员造谣传播。
“喝板蓝根加熏醋可以预防新冠病毒”于是乎,很多人有无戴着口罩都去各大药店、超市抢购板蓝根和白醋,没有白醋就用食醋来凑,板蓝根当水喝,曾在2003年“非典”时期,一瓶醋甚至卖到50元,有人还为抢到醋而大肆炫耀。1月22日,李兰娟院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新型冠状病毒怕酒精,不耐高温,75%的酒精是能够杀灭这个病毒的。因此,话题#新型冠状病毒怕酒精不耐高温#登上热搜,与之相关的“饮高度酒对抗冠状病毒”的消息也迅速蔓延。1月31日晚,某主流媒体平台说双黄连可抑制肺炎,许多城市居民连夜排队抢购双黄连,导致2月1日药店双黄连脱销。
诸如此类的“抗病毒药方”,总有人愿意尝试,在他们看来,宁可做过,不可错过,万一哪个就中用了呢?人们对病毒的恐惧心理可以理解,只是过度恐惧,就成了无知,也成了他人利用的切入点。
1月25日,老百姓抢购大米的图片令人震惊,原本居家防护的人们,这时却聚集在超市里,不戴口罩、扎堆,有的人摩托车前后左右绑着袋装大米,在夜晚的路上疾驰。疫情期间,我们倡导尽量不出门、不聚集、出门戴口罩,竟不如这突如其来的“大米谣言”来的有效,出门扎堆、哄抢物资,即使是平日,亦是很可怕的场景,国家保障我们的“米袋子”“菜篮子”供应,又怎么会到抢的地步,疫情期间,不戴口罩,更是加大了感染的风险。幸得官方媒体及时辟谣,尽早平定群众的内心,避免给疫情防控带来更多麻烦。
人们因为恐惧而变得无知,因为利益而变得愚昧又贪婪。凡是关乎自己利益的,便不加思索跟风,似乎不做就会吃亏。诸如此类的谣言层出不穷,尽管官方媒体及时澄清,但就网络谣言的传播速度之快,也难免对国家的防控工作带来麻烦,也给人们自己生活带来影响。
国家危难之际,如若不能伸出援手,那么积极配合国家的防控措施,就是对其最大的支持。
各类牛鬼蛇神谣言“打地鼠”似的不断出现,不断辟谣又不断出现新的谣言。人们或许对谣言渐渐有了免疫力,但谣言升级时,人们又是否抵抗得了?
2月10日,微博、微信平台爆料“湖北哄抢江苏医疗支援队的行李物资”、“上海华山医院物资蒸发”等传言,发布者称有图有真相,信息准确,语气可怜,令人同情,引发不少网友转发热议,最后被证实为谣言。事实上,每支医疗队都携带了大量的物资,协调运输这些物资的工作量巨大,可能会出现个别医疗队的物资延误、送错,但挪用、盗用绝不会。误会变成谣言,宣称“武汉和援鄂医疗队之间存在矛盾”,造谣者究竟是何居心!
流言止于智者,勿让流言成谣言。国家正处于危难之中,主要的精力已放在控制疫情之上,别让我们的国家忙于控制疫情之时,还要忙着各种辟谣,身心俱疲。作为普通民众,也要科学、理性对待网络信息,要有分辨是非的能力,始终坚信党中央会带领我们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
网络信息五花八门,网络信息传播如此迅速,手指点几下,信息就转发出去了。但在转发前,我们是否应该通读全文,在头脑中停留几秒,思考这篇文章,这些内容是否属实?如果对内容有兴趣或者有疑问,甚至可以查阅相关资料,或者登录中国互联网辟谣平台查清情况是否属实,对待网络传言,我们应该有独立思辨能力,我们甚至可以成为辟谣者,首先向家族群里的亲戚澄清事实,做一个科学理性的网络信息传播者。
“那些不能杀死我们的,终将使我们更加强大。”新冠肺炎给治愈者留下的,是对病毒的免疫力。而抗击疫情谣言给社会留下的,是科学理性对待网络传言的免疫思维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