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破解难题 以特色农业发展带动乡村振兴

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时间:2019-01-09 17:14    http://www.lwxww.cn/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着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大势,深情回顾改革开放40年的光辉历程,深刻总结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明确提出了把新时代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的目标要求,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是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新的宣言书、新的动员令。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专家学者和干部学员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并结合研究课题和岗位工作撰写了他们的思想认识和心得体会。现予系列发布,以飨读者网友。

  黄烨(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第27期青干班学员,宁化县石壁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前进道路上,我们必须围绕解决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社会主要矛盾,坚决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积极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积极扩大内需,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

  当前,农业农村还是经济发展的短板,受制于很多不利方面的影响,农业发展还未实现机械化、规模化、甚至资本化,没有实现一产向二三产延伸。而发展特色农业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带动农业产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的需要,也是建设新福建实现跨越赶超的需要。

  一、当前特色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特色品种培育发展受限

  一是特色品种推广难。一方面是大部分特色品种对独特的地理和气候等自然环境依附性强,导致产业规模总体较小。另一方面是农业技术推广难且不到位,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低,农村普遍存在没资金、没技术的问题。

  二是特色农业风险高。一方面是农业抗风险能力低,但气候的风险、农业病虫害的风险大。另一方面是品质品种的隐形风险。品质指的是农产品质量不稳定,用草甘膦导致重金属超标等等。品种是说比如油茶种下去到有收成大概要七年,油茶全周期可以上百年,能否适应今后人们对高品质特色农产品的要求。

  三是品种培育提升能力弱。一方面是企业和科研院所在农产品制种创新方面不足,积极性不够。另一方面是创新品种市场转化与企业对接不足。

  四是市场发展程度低。一方面是大部分处于初级加工阶段产业链条延伸度低。另一方面是市场配套不足,企业还需要自己做仓储、保鲜、制干、包装、冷链等一条龙。

  (二)特色农业基础保障薄弱

  一是配套设施不够健全。一方面是农业基础设施不足。另一方面部门各自为政,农业主管部门和林业、国土、水利等部门配合上和外省差距大。

  二是政策扶持不精准不到位。一方面是准度和力度有限,还有脱节现象。比如特色农业保险方面,保险公司不保一些高价值的农产品,发生自然灾害时企业损失大。另一方面基层政策执行上存在走偏。比如为了选票一些村抛荒地可能都拿到地力补贴。

  三是特色农业发展乏力。一方面是缺乏农业龙头企业,一些有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力不够。农业的规模化发展已经有向资本化发展趋势。另一方面是现有企业科技创新能支持力不够。

  (三)农产品利润增长趋缓

  农业投入大,风险大,经济效益却不高。农产品价格没有赶上物价增长的速度。

  一是缺乏品牌影响力。一方面是我省在全国有名的农产品品牌不多,政府对企业农业品牌培育的奖励措施不多。缺乏品牌带来的附加值,价格偏低不是规模化生产几乎没有利润;另一方面是“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这种工业经济模式还在指导着农业生产,特色农业没有规模加大了品牌的创建难度。

  二是生产成本持续增加。一方面是土地流转成本高。另一方面是生产资料、劳动力不断上涨,一些地方水管处运转困难,免除了农业税但还是要交水费粮。

  三是农业产业融资渠道单一。一方面是企业投入较大,但资金回收具有季节性;另一方面是农业风险较大,金融机构对农业企业积极性不高。

  二、解决特色农业发展问题的思路与建议

  (一)加强制种培育开发,着力发展农业产业化

  一是增强农业科技进步。一方面建立区域性特色农产品品种资源库,统一入库编目管理,保护好特色品种的遗传资源;另一方面以科研院所为技术依托,投入科研经费对优质品种再培育再进化,提升特色农产品品质,鼓励科研人员和机构进行技术支持、技术承包,入股开发,打造新型农业产业化运营模式,提高科研成果分红比例,提高科研人员研究在特色效益农业中的贡献率。

  二是优化农特产品发展模式。实施品牌培育和商标战略行动,引进有实力的农产品龙头企业,对创立品牌的企业给予奖励补助。加强环境保护,尤其要加大对化肥、农药使用的监控,提升农产品质量。

  三是建设特色农产品基地。要按照经济学原理,突出基地示范带动作用,解决生产规模小、销售渠道窄、经济效益差的问题。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二)加强保障服务,着力发挥资源聚集效应

  一是加强政府部门协同。实施扶优扶强战略,特别注重整合水利建设、扶贫开发、国土整治、农业综合开发、农村公路建设、移民后期扶持等相关资金支持特色效益农业产业发展。

  二是建立帮扶配套机制。根据需要出台鼓励和干预性政策,在资金、技术、融资、保险等各方面给予政策扶持。成立相应机构组织帮助土地流转降低费用。

  三是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加强农业、林业、国土、水保、移民、交通等部门协调实现大统筹,完善相关设施,多实施以奖代补项目。

  (三)加强龙头企业建设,着力推进农产品持续发展

  一是注重招商引资。依托招商引资,聚焦龙头企业培育,发展多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拉伸拉长产业链。推广“龙头企业+规模种养户+合作社”发展模式,逐步形成大项目支撑、大龙头企业带动的新格局。

  二是注重政策扶持。对达到一定规模的农业龙头企业给予贷款贴息支持,可以从企业缴纳的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全额补助企业,扶持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优先支持特色农业发展,减轻企业负担。

  三是注重培养特色农业人才。加强特色农业研发队伍建设,对相关龙头企业引进的特色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给予补贴。加强乡土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定期开展培训教育,提升技能。加强农技站农技员队伍建设,对特色农业推广提供人才保障。

  (作者:黄烨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第27期青干班学员,宁化县石壁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来源:人民网-福建频道 编辑:赵露佳 时间:2019-01-09 17:14 收藏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