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积极报名参军,到火热的军营接受锻炼,成为近年来征兵工作的一大亮点。家住郭坑镇的许大华怀着对绿色军旅的不了情谊,2011年把正在读大四的独生儿子许鑫送去部队当兵。近日,我们慕名前去采访这个家庭,倾听父子两代人接力从军的故事。
在这间狭小但却温馨的屋子里,我们见到了一身戎装的许鑫。娴熟的吉它弹奏,悦耳悠远的清唱洋溢着青春飞扬的气息。
许鑫告诉记者:“首先参军这一块,因为我高中的时候就有这样的情结。当初高考的时候有报军校,但最终因为成绩的原因没有入伍成功。大四即将毕业之际,正好我们国家鼓励大学生入伍,我觉得这是挺不错的,我觉得参军也是一种很好报答父母的方式。所以当初就选择入伍了。”
许大华说:“对于我来说,我本身是军人,也受过部队教育。部队是培养人,教育人,感化人的地方。特别小孩子是独生子女,如果让他到部队去锻炼一下,应该来讲对他个人今后的人生,是有一定好处的。所以当初我们也是这个想法,那么就按照这个决定,动员孩子去部队。”
许大华曾在上个世纪80年代当过兵,有很深的军人情结。许鑫在他的影响下,从小就梦想成为一名军人。2011年12月,刚刚要读大四的许鑫弃笔从戎,应征到福建武警某部,成为一名大学生士兵。2013年年底,许鑫服役即将满两年,想回家陪伴父母,产生退伍的念头。针对孩子出现的思想波动,许大华夫妇反复做思想工作,鼓励孩子坚持梦想。最终,许鑫改变了想法,留队套改了二级士官。2014年6月,根据部队的政策,许鑫符合大学生士兵提干的条件,当时所在部队有13个符合条件的战士竞争6个提干名额。通过一轮又一轮的文化和军事考核,许鑫最终脱颖而出,以第一名的成绩被乌鲁木齐武警指挥学院录取。经过10个月的任职培训后,2015年7月,许鑫被分配到福建武警某部任中尉排长。
许大华说,部队纪律严格,训练刻苦,送儿子当兵虽然舍不得,但相信儿子到了部队一样可以学到技能,有所获得。而且把适龄的青年送到部队服役,也是每个家庭的义务。许鑫说,青春,为放飞梦想积蓄了能量;军营,为成就人生拓展了空间。世界很大,足够他展翅翱翔,但军营很美,更值得他放手去追。
许鑫表示:“首先在部队感触比较深的是,它确确实实可以磨练一个人的意志。通过在部队得到各项训练,增强了我的体质,也磨练了我的意志;第二个我觉得就是学会了怎么尊重他人,教导我们怎么去做,尤其学会了珍惜。特别珍惜与家人的情谊。因为远离他乡,参军入伍,心中最牵挂的永远都是家人。”
踏着父辈的足迹,许鑫用热血与青春铸造了新的军魂。5年来,许鑫在部队表现突出,被评为“优秀士兵”,当了班长,入了党,转了士官并提干成为一名军官,目前在福建武警某部工作。
许鑫感叹:”很多人觉得现在和平年代,感觉军人价值弱化了,其实我觉得这可能是他们对军人职业不够了解,其实自古以来吧,国不可无防。我们武警部队担负的任务就是执勤这一块。执勤任务比较重。就比如前段时间,刚刚发生的泰宁特大山洪,这也是一方有难八方援助,我所在的单位也是派出了很多力量,解救了很多受困的群众。我觉得通过这个事情,就很好的能体现出军人在和平年代的一个价值。“
记者 林炎松 张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