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积极报名参军,到火热的军营接受锻炼,成为近年来征兵工作的一大亮点。家在龙文区郭坑镇、在同一家国企上班的许大华、许淑云夫妇,2011年把正在读大四的独生儿子许鑫送去部队当兵。5年来,许鑫在部队表现突出,被评为“优秀士兵”,当了班长,入了党,转了士官并提干成为一名军官,目前在福建武警某部工作。
5月17日下午,笔者来到许大华家采访。聊起儿子的情况,他们夫妇俩脸上露出自豪的神情:“亲朋好友都很羡慕我们。我们为儿子的进步感到骄傲!”
许大华曾在上个世纪80年代当过兵,有很深的军人情结。许鑫在他的影响下,从小就梦想成为一名军人。2008年7月,许鑫高考后填报大连海军舰艇学院,但由于分数不够没被录取,当年9月就读于闽南师范大学。2011年的国庆节,许大华参加战友30周年联谊会时,听战友说国家出台政策鼓励在校大学生入伍,对表现优秀的大学生士兵,如本人自愿,且符合相关条件,在选取士官、报考军校、直接提升军官等方面有优先安排的政策。当时征兵工作正火热展开,许鑫已是大四学生,许大华夫妇决定动员儿子去部队当兵锻炼。许淑云说:“部队纪律严格,训练很苦,就这么一个孩子,送去当兵还真有点舍不得。但儿子从小就有从军梦想,相信到了部队一样可以学到技能,有所获得。我们想,把适龄的青年送到部队服役,也是每个家庭的义务。”
2011年12月,许鑫应征到福建武警某部,成为一名大学生士兵。2013年6月,许大华出差去福州,顺便去看望儿子,服役一年半的孩子黑了瘦了,但更阳光更精干。看到孩子这么大的变化,许大华认为他在部队一定可以有所作为。2013年年底,许鑫服役即将满两年,想回家陪伴父母,产生退伍的念头。针对孩子出现的思想波动,许大华夫妇反复做思想工作,鼓励孩子坚持梦想。最终,许鑫改变了想法,留队套改了二级士官。
2014年6月,根据部队的政策,许鑫符合大学生士兵提干的条件,当时所在部队有13个符合条件的战士竞争6个提干名额。通过一轮又一轮的文化和军事考核,许鑫最终脱颖而出,以第一名的成绩被乌鲁木齐武警指挥学院录取。经过10个月的任职培训后,2015年7月,许鑫被分配到福建武警某部任中尉排长。 “孩子在外地工作,做父母的说不牵挂那是假的,但孩子在军营得到锻炼、进步,我们很欣慰。”许大华说。
☉郑季华文/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