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龙文新闻网 > 人文 > 北溪书院

陈淳后裔和墓址考究

北溪书院   时间:2015-07-06 16:41    http://www.lwxww.cn/   

  (一)陈淳后裔

  陈淳是龙文区人,那么他的子嗣还在龙文区吗?为此,我们查阅了许多陈氏族谱,但不同的族谱记载颇有出入,普遍比较认同的有两种说法:

  其一是陈淳有两个儿子,大的叫陈植,小的叫陈榘(编撰《北溪大全集》者)。其中陈植过继给陈淳的堂兄陈肇,而陈肇官居太尉,封兴国公,家道显赫。如今龙文区的所有陈姓村庄,都由陈肇这一支传承下来,只要在族谱中由陈植这一支传承下来的,也可以说是陈淳的后裔。

  其二是陈淳唯有一子,就是陈榘。根据是《漳州府志》所载陈淳生前挚友陈宓为其题墓志铭曰:

  曾大父宥,大父尚德,父怀忠,皆德韬耀。妻李氏,同门友唐咨季女也,子曰榘,女二人,长适萧笃志,次未行。

  译成现代文就是:陈淳的曾祖父叫陈宥,祖父陈尚德,父亲陈怀忠,他们都是有德的人且为人处事低调。陈淳娶妻李氏,是同门好友李唐咨的女儿,儿子叫陈榘,女儿有两位,大的嫁给萧笃志,小女儿还没嫁人。

  同年代的墓铭是最有说服力的,虽仅记载一子陈榘,也可以理解为尊重当时出嗣(过继)的规则,墓铭中不能再出现陈植。所以两种说法并不矛盾。故陈淳子嗣应为陈植(出嗣于陈肇为嗣)、陈榘二男。

  陈淳长子陈植一脉衍派的区域为龙文、漳州城区、南靖、漳浦、云霄、龙海、福州涵江、台湾台中、福建龙岩、泉州、浙江等地。

  陈淳次子陈榘后来举家搬离蓬洲,迁徙到龙海的九龙江南溪一带,聚居在圳尾、埭美等村落,并传衍泉州、香港、澳门、台湾台南、台中、桃园、新竹、金门等地。

  (二)陈淳墓址

  陈淳之墓的确切位置在哪里,至今仍是个谜。

  据漳州府志记载:陈淳葬于“瑞泉里石鼓之原”(今龙文区朝阳镇西洋村崎岭社)。其生前挚友陈宓在其墓道上大书十个字:“呜呼!有宋北溪先生之墓”,且为之写墓志铭。墓前有坊,外刻“朱门高弟”内刻“漳上真儒”,已毁。

  陈淳墓址的关键词在“瑞泉里石鼓之原”。“里”,在南宋时期相当于如今的“社”,瑞泉里即如今的崎岭社。九龙江北溪之滨的这一带三山相连,分别是石鼓山、伏虎山和尖石山,其中石鼓山上有泉。三山都属于丘陵地貌的小山丘,最高的石鼓山也不过三、四十米。“原”,在此有两个释义,一是平原,二是通“塬”。正常情况下古今墓址都不会选在平原上;“塬”,是指被水冲刷而成的小丘。那么,江边的这三座山在宋代都有可能被称作是塬。

  如果按漳州府志所载的字面上理解,陈淳墓址在石鼓山的可能性更大。但如今蓬洲社里的老人们都言之凿凿:祖上传下来的说法,北溪的墓址就在村边的尖石山上。他们还陈述两个理由:一是尖石山与朱熹、陈淳有些渊源;二是自己村边有山,怎么有可能葬到夫人的家乡去?

  老者所说的尖石山与朱熹、陈淳的渊源,是指朱熹担任漳州知府期间,曾到蓬洲陈淳家做客,闲暇之余,随北溪先生游览北溪山水美景,看到一座树木叠翠的小山,信手将头上的帽子扔了上去,帽子停在山尖,变成了一块尖尖的石头,于是便有了“尖石山”这一名字。

  因此,陈淳的墓址究竟在石鼓山还是尖石山,至今仍旧是个谜。但两山之间相距并不远,是不是也存在着这种可能:千年之前,它们原本就是连成一体的一座大山,因为九龙江上游的水不断的眷顾冲刷,最后分离成了三座山。

来源:龙文新闻网 编辑:管理员 时间:2015-07-06 16:41 收藏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