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阿芬
儿子今年五岁了,剃个小平头。他俨然是个“两面派”,在陌生人面前一声不吭,羞羞答答的;在家里兴奋时吵吵闹闹,像小麻雀叽叽喳喳的。不高兴时不是哼哼唧唧,软磨硬泡地缠住你,就是用最大的力气哭出震耳欲聋的声音。最受不了他的便是一向文静的女儿,称他为“高分贝的扰乱分子”。儿子很有个性,给他洗脸,他若不愿意,我强迫给他洗,他便成了“愤怒的小鸟”,索性打开水龙头把头脸弄得湿漉漉的,这时我只能哭笑不得。
儿子特别粘我,先生说是我宠坏的。儿子上学的接送大部分由先生负责,他们总是早出晚归,再加上我为了爬格子,常常在电脑前敲敲打打,所以陪儿子时间相对较少,心存愧疚,自然对儿子会宠爱些。又是一个假日,儿子吵着讲故事,我对他说,你自己玩,妈妈要加班写材料,儿子居然一本正经地说:“爸爸总是陪我玩,妈妈总是工作。今天是星期天,妈妈不能工作!要陪我玩!”突然蹦出连珠炮似的话语,而且语调中带有命令的口吻,我和先生捧腹大笑。回老家,他爷爷奶奶也总惯着他。但玩够了,也会教教儿子。有一次他爷爷乐呵呵地对儿子说:“你妈妈是老师……”还未说完,儿子就抢着说:“不是!妈妈就是——妈妈!”惹得在场的人笑得合不拢嘴。
儿子人虽小很会思考。记得有一次在老家,我带着儿子在江边小路散步,我们一边踱着方步,一边向儿子介绍身边的花花草草。儿子有意无意地听着,一会儿摘摘野花,一会儿踢踢小石头。这时我看到路中间有一只死青蛙,旁边还有一撮血迹,一群大小蚂蚁簇在周围。我刚想引开儿子的视线,可还是逃不过儿子明亮澄澈的眼睛,只见他忧伤着脸问我:
“妈妈,青蛙为什么死了?”
“可能被车轮轧死的。”
“青蛙不是生活在水里吗?怎么会在这里呢?”过了片刻,儿子又问了。因为他听过关于青蛙的故事。
儿子这突如其来的问题,使我的脑子顿时出现了知识盲点,连自己也突然搞不清为什么在水里的青蛙会跑到陆地上。我还一头雾水时居然口不择言:“那可能不是青蛙,而是蟾蜍。”面对着爱思考,善提问的儿子,我用心良苦地告诉儿子什么是蟾蜍,可儿子眨巴着眼睛,一知半解。后来我在百度中查找,证实那只被轧死的应该是青蛙,因为青蛙是两栖动物,既可以生活在水里又可以生活在陆地。这点常识都搞不清楚,为此汗颜羞愧,但想到儿子勤于思考而聊以自慰。
还记得有一天夜晚,儿子看着圆圆的月亮慢慢升上天空时,好奇地问我:
“妈妈,月亮没有脚怎么会爬上天去呢?”
我再一次无语,只做浅浅的解释,然后告诉儿子关于月亮有许多美丽的传说。在一旁的女儿就讲“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的故事给儿子听。儿子听得津津有味,那双眼睛灵动好奇。突然对我们说:“我想去月亮那里玩,我想去月亮那里玩。”我想引开儿子的话题,让儿子仔细观察月亮,我告诉他现在看到的月亮里好像有一棵桂树,儿子又问我“星星里有什么?太阳里有什么?”我和女儿面面相觑,相视而笑。
今年五一放假,恰逢老家龙径到青礁慈济宫进香,我带儿子一同前往。进香的人真可谓人山人海,摩肩接踵。我有意地带儿子到人群稀少的地方吹泡泡。突然儿子指着西边一小块的天空说:“妈妈,你看,那里乌云密布。”我还来不及为儿子脱口而出的“乌云密布”这个成语而高兴时,儿子又挠挠后脑勺自言自语:“奇怪,这么好的天气怎么会有乌云呀?”我于是让儿子看那片布满乌云的天空下面矗立的香火炉,告诉他那“乌云密布”是黑烟从香火炉的烟囱飞腾到天空的。我一边说着一边亲亲儿子的小脸蛋,儿子那可爱的脸蛋花一样地绽开羞涩的笑容。可儿子又发问了:“为什么天上的云有时是白色的,有时是黑色的,有时是红色的……”
瞧,这就是我可爱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