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文的龙舟文化有着久远的历史,每到端午时节,村民们都会组织各种自由友谊赛,时至今日,龙舟赛在龙文已经从最初的比赛演变成村民们联络感情的新方式。
“夜色幽明雨半收,江心灯火作龙游”,每年端午前一个晚上,也就是农历五月初四晚上,龙文临江而居的村民都会举行大型游江活动,这是当地较为独特的端午习俗,与激情昂扬的龙舟赛相比,游江显得静谧一些,夜幕降临之时,各家各户在龙舟上挂着马灯,以示寻找屈原的尸体,他们以这种最为纯朴的方式表达对爱国忠良的怀念和崇敬。
小港村理事会副会长唐水通告诉记者:"我们正常是晚上八点多开始游江,各只船布置灯光,以前我们是从这边到西溪桥,大概游两个小时。"
晚上8点多,夜色中的小港社九龙江边,龙舟上的马灯灯光闪耀,舟桨打破满江的闪烁,伴随着江面的闪闪涟漪,整个江面净显灵动之感,别有一番醉人景致。当地人说,船在江中划上几个来回,就得上岸寻找。
区体育总会常务理事陈金水介绍到:“村民们拿着棍子挨家挨户地到佛龛那边朝拜,然后再来撒一些纸钱,拿一些贡品扔到河里面去养鱼,让鱼虾们不要动到屈原大夫的遗体,保护他的遗体。晚上在游江的时候,那些划龙舟的划手都要大声喊哟,代表在哭屈原。”
据了解,游江是每年五月初四务必举行的活动,这个风俗习惯代代相沿已延续了几百年,当地村民说,尽管已寻找了两千多年,但人们还是愿意年年这样寻找。
在龙文,端午时节,除了寄托美好愿望的游江活动外,龙舟赛更是必不可少,这项有着久远历史的活动在当地却有着不一样的文化习俗。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地方的龙舟都有龙头,而龙文各村社的多数龙舟却两头尖尖,没有龙头,被当地人称为“土船”。对于此事陈金水是这样解释的:“因为当时我们这边属于比较低的地方,经常发洪水,那时候有运洪水的小船,还有我们要挖河泥去施肥,解放前比较穷,没有钱造龙舟,就用土船来划,后来土船慢慢演变,演变得做长一点,所以它保持着那种土船的风格,就是没有龙头。”
据了解,目前,龙文区26个村中有79艘龙舟,最小的容纳42人,最大的可容纳70多人,最长达28.6米。79艘龙舟分三个船帮,分别以石仓、圳头、六石为代表。每到端午时节,各村社通过自由选拔的方式进行比赛,村民们一起热热闹闹地把一个纪念活动过成融融洽洽、喜气洋洋的交际。
“我们龙文区的龙舟因为没有规格,无法参加正规的比赛,因为你道具没有达到规格,龙舟的长度、划手没有达到规格,所以很难适应政府组织的规模赛,所以还是回归群众的自由友谊比赛,这种友谊比赛可以带来感情交流,这个村、哪个村,我们经常在一起交流,还有提倡全民健身,还有弘扬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陈金水说。
记者:林炎松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