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当前,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和行为错位,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当代中小学生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许多是独生子女,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加,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本次问卷调查涉及龙文区四所初中和四所小学共5739人。内容包括学生对健康的认识、在校心理状况、对读书的态度、安全防范意识、课业情况、与人交往的心理状况、自身情绪生活、教育教学管理、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等方面。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当前我区中小学生中小学生总体较好,各项指标略好于全国指标,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抓紧解决。我认为,主要应做好三方面工作:一要全民参与,积极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二要集思广益,努力探索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途径;三要敢于创新,有效建立系统的心理健康干预体系。
关键词:青少年心理健康调查报告解决办法龙文区
前言:
当前,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以分数为重点、以升学为目标的教育观念根深蒂固,同时,独生子女教育问题、留守儿童遭侵害问题、教育均衡问题、就业压力问题等等,造成了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和行为错位,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也经常予以报道,但是,针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开展专门调研,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在乡镇、农村、社区,在各中小学校、幼儿园等广泛开展调查研究、疏导化解、帮助救济等工作,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需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卫生、公安、共青团、工会、妇联等部门,以及各村(居)委会共同重视加以解决。
教育部2002年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努力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当代中小学生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多是独生子女,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加,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他们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一个和谐宽松的环境,而且需要帮助他们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方法和能力。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
30多年前,心理健康及类似心理辅导有关词汇的心理疏导、心理教育、心理干预、心理援助、心理辅导、心理卫生、心理治疗等等,在我国还鲜为人知。进入二十一世纪,特别是近几年,心理健康教育等词汇则已经常出现在新闻媒介或人们的生活语言中。
那么,什么是健康,什么是心理健康,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标准又是什么呢?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所谓人的健康是指:“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已,而且是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现代社会人的健康标准,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社会适应能力三维因素的统一体,而心理健康是一个人获得整体健康的核心和支柱。
有一些专家认为,青少年的健康心理标准最基本的应该具备三方面核心内容,就是努力培养青少年的“良好人格、良好性格、良好品格”。
当前专家们普遍认为,健康是一种综合性的概念,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层面的含义。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志应表现为以下六个方面:身体健康、认知正常、感情成熟、人格健全、关系和谐和行为稳定。其中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必要基础,认知正常是青少年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感情成熟是青少年最重要的发展任务,人格健全是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目标,关系和谐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充分条件,行为稳定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
前几年某权威机构的调查显示,青少年时期是多种精神疾病的高危年龄。发达国家发病率在12、4%-21、8%,发展中国家在10、4%-37、6%;一些国内学者也发现,我国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患病率达到21、6%-32%,并且有上升趋势。可以说,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已越来越引起专家学者、各级政府、甚至中央领导的极大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