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龙文新闻网 > 资讯中心 > 家长学校

案例篇:棍棒下越走越远的孩子

家长学校   时间:2014-10-15 10:29    http://www.lwxww.cn/   

  小柯今年16岁,父母是中学教师,对其从小就寄予厚望。从上幼儿园、小学到初中,父母都不惜重金让他进重点院校读书。然而,小柯的智商平平,他学习虽然十分卖力用功,却总拿不到父母希望看到的拔尖成绩。父母由原本的满腔希望变成灰心失望。渐渐地,责骂、挖苦、殴打竟成了小柯的家常便饭。学校开家长会,父母互相推诿,谁都不愿去。面对父母的苛责和冷漠,小柯也丧失了读书的信心和动力。他觉得自己读不好书,再怎么努力都无法得到父母的认可和鼓励。小柯开始厌学,经常旷课逃学。老师向小柯的家长反映情况,小柯父母知道后,对小柯轻则骂、重则打。老师的告状和父母的打骂让小柯的心理变得更加逆反。他与老师为仇,与父母对抗,开始流向社会,结交社会上的不良青年朋友。在这些不良青年的带领下,小柯逐渐学会偷摸行为,并加入一个抢劫犯罪团伙多次实施抢劫犯罪,最后因犯抢劫罪被判7年有期徒刑。

  点评:失败的家庭教育中有一种典型的模式就是如小柯父母般粗暴管教的模式。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但又缺乏科学的、正确的教育方法。当子女达不到自己的期望时,往往“恨铁不成钢”地采用粗暴方法对待子女,深信“不打不成材。”有些则表现为家长平时放任子女,一经发现子女有不良行为,便打骂体罚。这种粗暴教育方法,使子女身心遭受到创伤,从而产生恐惧心理,性格孤僻、冷漠、脾气暴躁、情绪自卑、行为自私,极易到社会上寻找同情和温暖,极易深入社会的不良团体,进而走向犯罪。教育需要的是耐心,而非暴力。家长要以平和、育人的心态对待孩子已经发生的缺点、错误,不要动不动就训斥、威胁、讽刺、打骂孩子。要多与孩子交流、沟通,使孩子感到家长真正是自己和蔼可亲的益友,他就会尊重家长,听信家长的话,也就自然而然地使家长达到教育的目的了。

来源:龙文新闻网 编辑:管理员 时间:2014-10-15 10:29 收藏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