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龙文新闻网 > 人文 > 龙文乡贤

樵云上人郭樵云

龙文乡贤   时间:2014-09-17 10:08    http://www.lwxww.cn/   

  郭樵云,明神宗时人,(漳州)开元寺苦行僧,专研律藏,为律宗大师,故称为樵云律师(律师,梵文Vinayācārya意译,指善于背诵、讲解律藏的僧人)。清《龙溪县志·仙释》有其传,仅83字。漳人称“龙裤国师”,或“龙裤祖师”,名称俚俗,又误其名为“云樵”,且多怪诞之说,不惟淹没樵云讲律之功,亦失地志记事之实。现特参考他方史料,为作新传。

  樵云上人,漳州东乡(今龙文区步文镇)霞洲社人,俗家姓郭(或云姓周),生于明万历天启间。幼年出家,住山头社桥下庵(属步文镇),即今觉皇院。年弱冠,受具足戒,成为僧徒,—心皈依三宝,严守戒律,认为释迦牟尼临涅槃时,嘱咐弟子,嗣后以戒为师。戒、定、慧三学以戒为首。既已剃度为僧,就要遵守《四分律》比丘二百五十条戒律,不得私擅放逸。由是搬柴运水,劳苦居先;过午不食,刻苦自厉,人称“苦行僧”。

  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樵云云游闽东宁德,访求善知识,拜师问道,遂上支提山,结茅自处。历经十余年,通晓经论。后来回归漳州故地。为求利益众生,便在石室岩(在龙文区)结个草庵居住,白天就在万松关大路上设茶摊,供应路人茶水。这样连续3年。因应士绅和善男信女的请求,住锡在开元寺里。礁云律师禅风严峻,声名远扬。而僧界自六朝以来,有些沙门中人就不太遵守清规,饮酒吃肉,娶妻宿娼,成为公开秘密,明代京师重地,僧人秽行竟然习以为常。所以整饬梵行成为当时严重的课题。四方禅林听说漳州有这个律藏大师,就纷纷遣徒来学。谯云上人应时代需求,就在开元寺为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等四众广授木叉大戒。远近僧侣接受樵云的开导,如拨云雾而见青天,狂禅气焰消熄不少。

  据明陈希拯《支提山志》卷三《僧·樵云律师》记载:支提山临济宗禅师远门净柱曾受戒于樵云,并从他“精练律藏”。当时憨山(德清)、永党(元贤)二大师都极尊重师戒。按净柱字远门,龙溪人,曾著《五宗续略》二十二卷行世;憨山(德清)著《楞伽笔记》,他的《醒世歌》是佛门通俗诗歌,脍炙人口,当时几乎人人会诵。元贤字永觉,是当时(福州)鼓山主持,连同他的法嗣为霖、道霈也接受影晌,致力于律学的复兴。足以证明樵云律学广被遐迩,成为中流砥柱。

  同代人黄石斋先生曾经赠给樵云一首诗,载在《黄忠端公全集》里,其中有两句云:贤徒多解石,不畏讲堂虚。”说明律宗后继有人,不至绝响。民国时期,弘一在泉州精研《四分律》,至今泉州成为律学重地,山西等远省曾派员前来习律,其源头或可溯自明代。佛学因缘,息息相关,不得谓无关系也。

  万历末期,神宗广征天下苦行高僧,上人受召入觐,帝赐紫衣以荣之。紫衣即紫袈裟,始于武周之锡僧法朗等9人,历代相沿为例。乡人因称谯云律师为龙裤国师,可谓下里巴人之说。

  上人入京,曾顺道到南京天界寺讲律。回漳后,在歧山下作石室安居终其身。黄石斋先生诗所谓“逃空犹费凿,安藏未销书。”俗传乃谓樵云迟钝,5年只学一句“阿弥陀佛”。世传六祖慧能不识字,乃能引经说法,同属此类讹传可知。(黄超云)

来源:龙文新闻网 编辑:管理员 时间:2014-09-17 10:08 收藏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