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有效的沟通
针对这些特点我们该和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
1.要创造稳定和谐的家庭气氛。家庭氛围是子女成长的催化剂。如果父母感情不和,经常打骂、争吵甚至婚姻破裂,子女在这样的家庭中生活,肯定是得不到良好的教养,会对子女心身发育极为不利。有研究表明,破裂的单亲家庭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各方面都有显著的消极影响,同时单亲家庭子女违法犯罪率也很高。
2.形成良好的家庭教养方式:
(1)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的目的是要使孩子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使其适应社会发展,不能仅仅用分数、学习成绩来评价孩子。我们家长都很注意孩子智力发展,但对孩子品德、意志、毅力、劳动习惯、生活能力的发展就不那么严格,总想着只有一个小孩不能让他太累、太受苦了。但丁说过:“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一个孩子在学习上的缺陷不一定影响他的一生,而品德和人格上的缺陷可能贻害他一辈子。要关心孩子的全面成长,教育孩子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
(2)教养方式的改变:
前提:家长自己要健康,一方面要关心自己心理健康状况,工作生活中郁闷焦虑了要及时调整,以免这种消极的情绪影响孩子,另一方面自身也要加强教育,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注意关注新鲜事物(青蛙恐龙大虾mmGG你不知道,代沟话不投机半句多)。尤其是母亲,许多研究表明,母亲的个性对孩子的影响比父亲更大。母亲具有女性的美德和天赋——温柔体贴、情感细腻等优点,母亲的温存、宽容、优雅的风度和文明举止都是培养子女良好心理品质的先决条件。母亲更应该提高文化素质,加强自身的修养。
方式:儿童时期父母、老师在孩子眼里是权威,言听计从,升入初中
后,他们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的增强,这时父母最好能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不过分严厉专制(势必造成孩子自卑懦弱、蛮横逆反),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溺爱娇纵(势必造成孩子依赖、自私、任性),也不放任自流、不能不闻不问,只是提供食宿、衣物,没有精神上的交流和支持,忙于工作。
在教育过程中表现出忍耐、随和、谅解等,给子女较多的鼓励和诱导,对孩子的缺点、错误能恰如其分地批评指正,避免用“我命令你……”、“我警告你……”、“你最好赶快……”、“你怎么这么笨”、“你太让我失望了”、“你还不如隔壁的……”等带有指挥、命令、警告、责备、拒绝等负面意义的语气说话。以保护其自尊心,减轻逆反心理的发展程度,这样的教养态度能逐渐培养出孩子对别人坦诚友好、自尊、自立、大方、热情、能接受批评、经受压力、关心他人、有独立处事的能力等优良品质,防止孩子人格偏差。
途径:身教重于言传,保持一致、始终如一,分解目标逐步实施。①教育子女不等于光用嘴巴教育,或者光是严厉对待,自己要以身作则,如果父母整天在打麻将、买六合彩,怎么可能要求孩子认真学习。父母公私分明,经常做好事,勤勤恳恳,孩子会性格温和,乐于助人。
②家长要切实关心、关注孩子,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有劲的时
候,能够注意到孩子的问题,自己工作吃力了,或者情绪不好了,就懒得理孩子了。这种状况常常使孩子感觉到教育只是满足大人的需要。
③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掌握一些正确教育孩子的知识与方法,注意随着孩子年龄的变化而改变沟通的方法。当孩子幼小的时候,家长更多地要带领他、教导他,而孩子逐渐长大,家长就要更多地与他商量,再大一些,家长则应该学会向孩子请教,主动地和孩子建立朋友关系。要知道孩子是在声光电时代成长起来,有的时候家长说自己小的时候如何如何……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我们只有认真地理解时代,才能理解孩子。
④保证与子女必要的沟通时间,建立运行机制。(如果没有整块的时间,就充分利用零散的时间进行交流在车上、吃饭时、睡觉前、外出旅游时,定期开家庭民主会,到星期六一起复习功课打扫卫生)初中生面对的困难和烦恼突然增多,如果得不到即使解决积累起来会导致心理疾患,很多青少年都曾想过用自杀的方式来解脱。